新,都在这里!
▲2016创新中国新都论坛嘉宾
你说不定也觉察到了,城市生活是巨大的压力源。任何一个人在离开繁忙的城市,进入平静的公园时都能感受到这种变化——肌肉放松,心情变得平静,思维变得清晰。 那么我们有没有可能生活在一个半城繁华半城绿、洗心洗眼洗肺的城市里? 今天,周刊君在成都市新都区举办了一场以“创新中国·城市生态发展与区域创新”为主题的“2016新都论坛”,请来了国内外经济学家、生态专家、知名企业家,一起来探讨未来的生态城市会是什么样,中国城市发展需要怎样的创新。 成都上升为国家中心城市,确定了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的发展目标。作为成都重要的新型卫星城,新都全力实施生态护城行动。新都的探索对国内其他城市都有借鉴意义。 满满的干货,一起来听听专家们怎么说。
城市生态发展与区域创新
上午的“创新中国·城市生态发展与区域创新”的主题论坛上,新都区委书记刘任远在致辞中表示,“新都不新,这是一座镌刻着2800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名都;新都不老,这是一座根植着开放创新的活力之城。”刘任远希望本次论坛能够为新都城市生态发展与区域创新把脉问诊,助力新都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新都区委书记刘任远
中国新闻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中国新闻周刊》社长兼总编辑夏春平代表主办方致辞,他表示在新都睡4个小时相当于在北京6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让他都有点羡慕生活在这里的人。
▲中国新闻社副社长兼副总编辑、《中国新闻周刊》社长兼总编辑夏春平
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黄小平为论坛揭幕。
▲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黄小平
一个区域城市如何把发展经济和生态建设两者有机融合?让我们听听诸位专家学者的精彩观点。
姚洋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在哪里?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姚洋
中国经济增长减速并不可怕。世界各个经济体都有经济发展的周期,中国也不例外。就像一个人会感冒发烧一样,经济发展也会有快有慢。对于一个人来说,发烧感冒就要清除体内的病毒;对于经济来说,经济下行就要把落后的产能和生产力淘汰掉,这也是中国经济目前发展阶段面临的问题。 经济增长新动能在哪里?①双创?很重要,但无法维持6.5%以上的增长速度。②供给侧改革?很重要,但只能解决结构调整问题(“三降”)。③服务业?也很重要,但不足以支撑高速增长。 各种数据都表明,区域性的城市化将带动内陆的赶超,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将大大超过东部地区。而城市化最大的好处是集约化,以新都区为例,生态经济本身也是一个创造收入、提高福利的过程。
龙安志中国的五行有大智慧
▲最早的“生态文明”概念提出者,解析及架构生态文明发展的专家 龙安志(Laurence Brahm)
中国的五行,其实可以用来解析及架构生态文明发展: 金——经济发展考量方式;木——政府管理结构;水——金融政策;火——教育与创新,倡导绿色消费;土——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可以给我们的孩子教育、金钱、豪车,但是没有人能保证给后代的孩子干净的水喝,这是我们共同面临的世界生态环境的最大危机。
常纪文我们想要的是生态宜居卫星城,不是“睡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 常纪文
环境保护要有紧迫感,但也不能过于着急、冒进。环境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积累的产物,要解决这一问题也不能寄希望于一朝一夕。人民要吃饭,国家要发展,我们要制定一个战略规划来解决环境问题,要按照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进行。 卫星城建设过程中要注意发展定位,开发利用边界制度和相关的制度,交通潮汐现象,乡村建设(防止出现空心村问题),市政和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尤其不能将卫星城建成一个“睡城”。新都有这么多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300多家,这是卫星城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一个成功典范。
乔·韦曼城市下一步:智慧生态城市
▲“数字化战略”家,智能城市发展权威,库拉索智能国家大会主旨嘉宾 乔·韦曼(Joe Weinman)
智慧生态城市旨在运用先进的IT技术来提升能源和其他资源效率、关注全球环境,满足居民的愿望,以此保持“人与地球的平衡关系”。 其中智慧生态城市的一个典型代表是迪拜。迪拜政府开发了一系列便民的APP,可以支付水电费、交通罚款、手机和电视账单;连线政府官员、警察、法院;工作请假、缺勤,查询工资单、联系方式……可以说是囊括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高国力新常态下区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科研管理部主任 高国力
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很多配套新举措,包括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探索绿色GDP国民经济统计体系、开征环境保护税等,都非常有挑战性。建议在“十三五”时期,选择更多有条件的城市像新都这样进行探索和创新。
克里斯汀·米勒我们建了个“城市村”,你来住吗?
▲生态城市发展国际委员会副主席,生态城市建造者首席执行官,国际生态城市大会成员 克里斯汀·米勒(Kirstin Miller)
倡导“城市村”的理念——把各个社区划分为城市村,可以通过步行轻松到达目的地,它既包含生活场所、工作场所,也包括商业化的设施。 一个城市的生态应该有自己的闭环,有自己的体系,让能源在人、自然、工业、商业设施之间形成一种自由的源源不断的流动,不损害环境,又造福人民。
围绕以生态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等议题,龙安志、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环保局副局长徐修春、乐视控股副总裁姚文光、可口可乐大中华及韩国区可持续发展副总裁张华莹、成都市新都区副区长陈志展开了热烈的思想碰撞。
企业嘉宾姚文光、张华莹表示,他们的公司在进驻一座城市时,都会有生态环境的要求,“环境好,社会好,企业才会好。”陈志表示,企业进来新都之后是有考核的,高污染、高能耗肯定排除在外;徐修春则建议政府招商引资的负面清单,不能环保部门定一个,发展部门定一个。
社会化媒体下的城市品牌传播策略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崛起后,城市形象必然无法脱离社会化媒体的建构。生态城市如何利用社会媒体引爆话题;新技术、新手段如何助力城市的品牌传播。
作为“创新中国·城市生态发展与区域创新——2016新都论坛”的精彩环节,下午举办的“2016媒体新都论道”就以上话题进行了探讨。
论坛由资深媒体人、《中国慈善家》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秦朗主持,成都市新都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郑自强,中国新闻社四川分社社长邹辉出席本次论坛并致辞。郑自强代表东道主介绍了新都城市品牌发展的现状以及未来发展的新思路、新路径。邹辉代表主办方欢迎现场嘉宾通过思想的碰撞,为社会化媒体下的城市品牌建构提供更多传播建议。
▲主持人为资深媒体人、《中国慈善家》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秦朗
▲成都市新都区委常委、宣传部长郑自强
▲中国新闻社四川分社社长邹辉
喻国明社会认同的沟通之道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 喻国明
如今这个时代,经济与人心,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鸟之两翼、车之两轮,而且文明越发展,对人心的依赖程度就越高。
这是一个媒介化的社会,被感知的事实永远比事实本身更重要。人们对世界的看法,是通过社会化的传播来实现的。
那么对品牌来讲,困扰性因素就是社会化媒体。不管是对企业品牌,还是对城市品牌传播,以下几点都格外重要:1.传播的魅力比传播的价值更重要;2.态度情感和立场比道理和逻辑更重要;3.拥有信任比拥有权力更重要;4.做比说更重要:天上仙鹤不如手中麻雀。
乔·韦曼情绪影响城市品牌传播
城市传播真正的目的是要与公众建立一种和谐有吸引力的紧密的关系。社会化媒体时代,人们能轻易的从媒体中获取其他人对一座城市的态度,而这些喜爱、愤怒、焦躁等情绪将影响城市品牌的传播。在接下来的十年,人机互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将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城市传播中,实现利益相关方的共赢。
克里斯汀·米勒你在你所在的城市喜欢步行吗?
城市的步行度,或者说走路的舒适度,是评判环境友好型城市的重要因素。当你在一个城市爱上步行,说明那座城市交通便捷、生活便利、空气洁净。 城市在传播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必须要做到诚实,要言出必行,同时可召开一些会议,设计城市绿色宣传的徽标、形象等,这对城市的品牌宣传也都是非常有益的。
在对话环节,喻国明,秦朗,财视传媒CEO、传播达人汇理事长张刚,新华社国内部编委、新媒体负责人贾奋勇,中国青年报编委、知名时事评论员曹林,《中国新闻周刊》副社长王晨波,经济观察报副总编辑郭宏超,新浪微博媒体与政府事业部副总经理于琪,分享了城市传播中的经验,并就新都的城市品牌宣传提出建议。
喻国明认为,城市创新品牌的建立应该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秦朗现场建议,城市品牌传播可以采用“小切口”策略——一个能够让人真正记住的小切口或一个小的具体实例,往往会起到非常好的作用。
张刚用三个词形容了对新都的印象——向上,年轻,有活力。贾奋勇认为城市品牌塑造要强调本地意识,一切最后的落脚点是本地民生、本地生活、本地文化的融通和灿烂。曹林表示,社会化媒体基于大数据的算法,这种精准传播对于城市宣传来说,更是难能可贵。
王晨波认为,情感共鸣是社交媒体传播的核弹,去讲一个故事,激发起人们心中的爱恨,这才是符合社会化媒体的传播规律。郭宏超表示,在城市品牌传播上,关键策略是保有自己的独特性,专注于打造自己的核心魅力。
于琪表示,在社会化媒体传播中,城市要尤为关注自身的服务力。比如新都资讯的官微有一百万粉丝,在这个用户量基础上,要着力提供好的内容,无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都能在这个平台上了解新都,为人们提供更便捷的生活体验。
探索城市生态,传播生态城市的心都在这里。
新,都在这里!